内容不错,目录真的很详细,昨天订购了电子书,准备花一个月时间慢慢看。...
欢迎胆囊病友留言交流!!祝各位胆囊病友早日康复!...
还有 23 人发表了评论 加入1018人围观欢迎胆囊病友留言交流!!祝各位胆囊病友早日康复!...
还有 23 人发表了评论 加入1018人围观胆囊是一个盲袋,它细长而弯曲,胆囊管与胆管相通,胆囊在空腹时,接受肝细胞分泌的胆汁,进行浓缩。当人们进餐后,特别是进食脂肪后,浓缩的胆汁通过胆囊的收缩排入肠道,以帮助脂类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当胆囊切除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胆囊的部分功能可由胆管代偿,对机体脂类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基本没有影响。
一项医疗技术是否安全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如病人的年龄,重要器官的功能状态,胆囊的病理变化,医生的经验和技术水平以及医院的管理和装备水平等. 胆囊切除术已有116年历史,实践证明这是治疗胆囊结石最有效的方法,其总体安全性是很高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出现,无疑在发展趋势上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但是任何一项新技术的应用,都有一个学习和成熟过程,没有绝对的安全。
在开展此项技术的早期阶段,术中术后出血、胆道损伤及周围脏器损伤等,发生比例较高,但随着例数的增加,逐渐减少,乃至不发生。
只要做一些常规术前检查就行。如果第二天上午手术,只须当日晚餐后禁食,无需作肠道准备,术前也无需插胃管。一般不备血,这是与传统剖腹手术有很大区别的。
同其它手术一样,腹腔镜胆囊切除也有禁忌症,如严重的心肺疾病、凝血机制障碍、同时伴有肝内外胆管结石、胆囊内增生性病变怀疑癌变、反复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伴高热、怀疑腹腔内广泛粘连等。但是禁忌症是相对的,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许多禁忌已被突破,如.萎缩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坏疽性胆囊炎,以往有腹部手术史的腹腔内粘连,甚至胆囊与结肠形成的内瘘,都有可能用腹腔镜来完成。
随着麻醉水平的提高,外科创伤的减轻,绝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有不严重的心脏问题,仍可作胆囊切除,但风险仍然存在。
病人如果有明显的心功能衰竭或有影响血液动力学的心律紊乱,则应在这些问题改善后进行。
腹腔镜的出现,使得心脏病患者的胆囊切除更加安全。
它的优点很多,归纳起来有:(1)切口小、损伤轻、术后恢复快,一般当天可以下床,次日能进食,1~3天可以出院,7天可以恢复日常活动;(2)术中视野清楚,同时可以对其它脏器进行观察;(3)操作者双手不进入腹腔,对其它脏器干扰较少;(4)术后不留明显的疤痕,外观较好;
剖腹胆囊切除是将腹壁切开后,直接在肉眼观察下进行手术,切口一般在15~20cm,医生手持器械进入腹腔进行各种操作。而腹腔镜胆囊切除,顾名思义,医生不是用肉眼观察腹腔,而是通过1cm粗的腹腔镜将图像转移到电视屏幕上看着电视手术,这样一来,医生只要在腹壁上打3~4个小孔(一般在0.5-1公分),插入特别的器械,将胆囊完整切下,然后从腹壁小孔取出。所以这个手术又叫腹腔镜手术,俗称“微创胆囊切除术”“小孔胆囊切除术”。
可以。这种方法叫经皮胆囊取石术,有两种方法,一种在B超导向下穿刺胆囊,然后逐步切开腹壁,放入一公分外径的管子,再经过管子取出结石;另一种方法是直接在腹壁上切开1~2公分,然后分离到腹腔,找到胆囊,再在胆囊底部切一小口取出结石,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效果比较肯定,而且对结石的大小、数量和成份没有特殊要求。
它的缺点是对腹壁有损伤,且有污染腹腔的可能,部分病人可能有结石残留,结石的复发率很高。自从有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这一方法使用也越来越少。但是对于年龄较大,结石为数不多者,仍不失为一种可能的选择。
本篇文章已加密,请输入密码后查看。获取密码,请加微信xiaoheiwa9981
切胆目前是主流的手术方式,做保胆手术的人也不少。
双方的医生吵的不可开交,互相都不认可,都说对方错了,到底谁更牛逼?
我感觉:手术方法都没有对错,只看是不是用在合适的病人身上。
下面是两个标准的截图
都是2021年胆囊治疗指南
保胆的8月先出指南
切胆的9月后出指南
本篇文章已加密,请输入密码后查看。获取密码,请加微信xiaoheiwa9981
希望对准备做胆囊切除手术的朋友有帮助!
祝手术顺利,早日康复!
有很多病友问我,既然已经打算切成胆囊了,为什么还要做核磁共震检查?
这是因为在胆囊手术切除时,稍不仔细可能导致切到动脉血管,因此要特别特别小心!通过核磁共震可以帮助医生分析观察到你血管走向是否有异常,避免误切到血管等问题出现。
我之前看到胆囊切除后意外死亡的病例,现在回忆起可能就是这个情况,当然这种情况也是极其罕见的。
胆囊癌晚期,一般建议进行开腹切除胆囊手术,即切除患者的胆囊以及周围可能受到癌细胞侵犯的组织。该手术通常通过腹部切口,将整个胆囊及其周围的淋巴结切除,以确保彻底清除肿瘤。以下是有关胆囊癌晚期开腹切除手术的一些重要信息:
1.手术目的:胆囊癌晚期患者的手术目的是尽可能清除患者体内的癌细胞。由于晚期胆囊癌可能已经扩散到周围的组织和淋巴结,因此开腹切除手术能够切除患者的胆囊及其周围受到癌细胞侵犯的组织,以减少癌细胞扩散的风险。
2.手术风险:胆囊癌晚期手术的风险较高,包括手术过程中的出血、感染、器官损伤等并发症的风险。此外,因为该手术可能涉及到腹部大血管和消化道,因此还可能出现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等问题。
ERCP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英文缩写,是目前临床诊治胰胆管疾病的常用方式。ERCP是一种微创手术,可以在患者清醒的情况下进行手术。目前主要使用在胆道疾病和胰管疾病的微创治疗,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因此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ERCP是逆行胰胆管造影的检查。是经过十二指肠镜,然后找到十二指肠大乳头,然后通过逆行造影检查胰胆管的情况,通常在胆道发现结石等情况,采用ercp手术进行取石治疗。
因为ERCP是一种侵入性手术,可能引起并发症,仍可引发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因而仍需在围术期给予其有效治疗及护理。
不合适做ERCP手术的主要有6类情况
1.对碘剂过敏,无法进行造影检查者。
2.严重病例、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内镜检查者。
3.精神异常或极不合作者。
4.急性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或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结石嵌顿所致急性胰腺炎不属检查禁忌)。
5.上消化道梗阻无法插镜。
6.患有严重凝血机制障碍及出血性疾病患者。
ERCP是有风险的复杂内镜操作,操作前应向患者告知ERCP的必要性,拟采用的诊疗方案和效果;术中和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取得患者及其亲属同意后方可进行。
保胆取息手术,指的是保留胆囊,切除胆囊息肉的一种手术方法。
具体方法为在腹腔镜引导下,将患者的胆囊底部切切口,插入胆道镜,然后将胆囊息肉切除,做病理化验。若是良性,切除息肉便可;若是恶性,则切除胆囊。
保胆取息手术在取胆囊息肉的同时,完整的保留了患者胆囊和胆囊功能。整个手术微创、可视、安全系数非常高,一般患者在术后6-8小时,就可以下床活动;术后第1天,就可以进食流质。经过适当的补液、抗感染治疗,3-4天就可以出院。
但目前医疗行业对保胆取息手术仍然存在较多争议,部分医生认为保胆取息是未来胆囊癌的诱发因素之一。
保胆取石手术是保留胆囊通过微创取出胆囊里结石的一种手术。保胆取石治疗方法能够保留胆囊,且创伤较小、恢复速度较快。现代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是用软性胆道镜进入胆囊内进行检查和治疗,可以做到完全彻底干净的取净结石,从而保留有功能的胆囊,力争取净胆囊内结石,这是保胆手术的目的。
保胆取石的需要患者胆囊结石的数量不多、直径不超过1cm,且胆囊有收缩功能、收缩率在50%以上,同时身体没有其他不适,经过医生检查后才能符合做保胆取石的手术条件。对于胆囊萎缩、急性炎症、胆囊收缩功能不良、有急性或慢性胰腺炎史、胆囊结石并存息肉样隆起病变等情况,不建议进行保胆取石手术。
胆囊息肉射频消融手术,是一种用射频能量将胆囊内的息肉破坏并消除的治疗方法,具有非侵入性、安全性、有效性的优点,但有一定的适应症范围。胆囊息肉射频消融手术只适合胆囊息肉直径较大且没有恶变风险的患者,一般情况无法适用于胆囊结石。目前国内开展这个方面的医院极少。
胆囊息肉射频消融手术是利用射频能量对胆囊息肉进行热消融,以达到治疗的目的。通过经皮或内镜途径将射频探头引入胆囊内,将射频能量传递到息肉组织中,使其受热坏死。随后,坏死的息肉组织会逐渐被吸收和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