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时前入睡:保护肝胆,维护生物钟
古人认为夜晚的23点至凌晨1点是人体肝胆经的当令时段,这时入眠有助于胆经完成代谢。此外,人的生物钟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在这个时间段入睡,有助于维持生物钟的正常节律。如果晚上23点还不入眠,不仅会伤害肝脏,还可能导致身体毒素排不出去,脏腑失去平衡,易生病。
2. 睡前不过饱:脾胃休息,促进消化
古人强调晚餐不宜吃得过饱,因为晚餐吃得过多会加重脾胃的负担,扰乱脾胃的阳气,从而影响睡眠。晚餐宜吃七八分饱,而且最好选择清淡的食物,以有助于保护脾胃清阳之气。晚餐后不要立即入睡,以免影响消化,最好等待1小时左右再休息。
3、先睡心,后睡眼。
《黄帝内经·素问篇》指出,:春夏两季,应“夜卧早起”,秋季则要“早卧早起”,冬季宜“早卧晚起”。明代谢肇淛《五杂俎》中称:“夜读书不可过子时”,《睡诀铭》中说“睡侧而屈,觉正而伸,勿想杂念。早晚以时,先睡心,后睡眼。”里面七字评价:“侧龙卧虎仰瘫尸”。《闲情偶寄》有言,“人本无疾,而劳之以夜,使累夕不得安眠,则眼眶渐落而精气日颓,虽未即病,而病之情形出矣。”
因此,睡就不单纯是睡,还是药。古有云:“养身三大事,一睡眠,二便利,三饮食,其余起居、服装等皆是辅助。”